首页 > 电子期刊 > S > 三联生活周刊

凉山到攀西:俚濮彝年、盐边油底肉和松露

油全部倒进坛子里封存。很多打着盐边油底肉的馆子,从手艺上开始减少步骤,比如把肉先煮熟再晾干,比如直接倒一锅猪油或者干脆用菜油,再把肉倒进去炸。因此衍生了很多盐边油底猪排骨、猪蹄子、猪耳朵、猪拱嘴、鸡、鸭、兔等,虽然好吃,但不够“资格”。为了避免炸锅,掏净内脏,用清水漂净血污,姜葱等对原料稍加码味后,再沥干水分下锅炸制。油炸排骨、鸡、鸭、猪蹄子和猪舌这类脂肪含量较少的原料时,只能低油温浸炸为主,火力不能过猛,以免炸煳。炸得收到紧,再在油里泡的皮子都糯了,宋艳华的油底肉还不够自己的餐厅使用。但也是故意不弄太多,尽量避免盐边菜泛滥化的趋势。“我母亲在我12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但是我对盐边特别有感情。”他12岁离家学磨豆腐,然后进去盐边招待所学徒,又去锦江宾馆学习,是为了吃饱饭去餐馆打工起家。渐渐地完全靠自己对盐边的情感摸索出了一套口味。那小时候烤成两面黄再丢进泡菜里煮的盐边鱼,就是他后来赖以成名的招牌
<<上一页  下一页>>

slzk20140304
slzk20140304
slzk20140304
slzk20140304
slzk20140304
slzk20140304
slzk20140304
slzk20140304
slzk20140304

首页 > 电子期刊 > S > 三联生活周刊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