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百菜酿、黄姚豆豉和红糟辣椒
偏好咸味豆豉,但黄姚豆豉属于淡味豆豉。黄姚豆豉的特别,首先在于选用本地产的小个黑豆。胡庆生说,选料本身就证明黄姚豆豉源自古法,“因为《本草纲目》载:黑豆性平,作豉则温,既经蒸煮,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得盐则止吐,得酒则治风,得蒜能止血,炒熟能止汗”。杨厚新告诉我,黄姚豆豉的制作工艺,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两蒸一晒两发酵”。民国时的《昭平县志》对豆豉制作流程有详细记载:“豆豉,以邑东黄姚街出品为最得地道。因其炊浸洗豆时俱利用宝珠江水,故制的豆豉透心柔软,香甜无异味,物质精良,驰名中外,诚特产也。其制法以黑豆或朱砂豆110斛,先用水洗净,置于木甑,炊3小时许倒入冷水浸泡。捞起复用甑炊至大气上升,甑盖有水珠,即用大箕摊冻后,藏入霉房,用霉窝摊开压使之霉。越7日,以江水洗净,入落篓,又7日再入大箕,于早晨摊晒,用手捞二次后,底面转凉便成豆豉。”著名细菌专家、科普作家高士其1945年春疏散到黄姚时,也写过一篇科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