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铅山:失落的古镇与留存的饮食
也称连四纸,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高档书写用纸。它取材于武夷山区当年鲜毛竹,于立夏前后砍伐,取竹肉刨出竹丝做纸浆,最后烘干制成纸张。前后72道工序,从砍竹到造成纸需要一年的时间。上等连史纸,光洁柔软,带有竹香味,摸起来如同丝绸,韧性好,防虫防蛀,不变色,又被称作“千年寿纸”。连史纸在铅山恢复生产后,产量低而造价高。一张1平方米见方的连史纸,成本就要20元左右。目前,只供应国家图书馆和西泠印社,再有就是用来制作河红茶。河红茶的发酵和烘茶工序中,都要在茶叶下面垫上连史纸;在补火过程中,则要覆盖连史纸。其作用在于去除茶叶的杂味,增加香气,防止虫蛀。用连史纸制作的河红茶,喝起来带有一种淡淡的竹叶清香。这也是河红茶与其他红茶最大的不同。笋、明笋与笋干尽管茶是武夷山区的招牌,但山上最主流的植物不是茶,而是竹子。确切说是毛竹。这种竹子有碗口粗,长势快,一年就能长到二三十米高。当地村民用竹丝造纸,用竹片筑墙、做桌椅,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