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徽州:寻找时间造就的美味
看得自己过去了。我们走不开。”汪海龙说。石板路的另一侧,就是生产豆腐的作坊。顺着一道踏上去吱嘎乱响的木楼梯,我爬上了作坊天台,看到了晾晒在长条木凳上的腊八豆腐。银灰色的云低低地悬在头顶,从这个小小的制高点望去,是袅袅炊烟下水墨画般铺陈开来的民居——村中主体建筑是被称作“关麓八家”的连体房屋,由清中期时汪姓徽商的八个兄弟分别建造,中间都有门廊相连,王海龙“夹心香干”的店铺就是其中一户汪姓宅院中“安雅书屋”的一部分。几排饼状的腊八豆腐带着一种圆头圆脑的可爱劲头一下就从这黑白灰三色的肃穆背景中跳脱出来,刚晾出来不久的几个是象牙白色,还有一些是橙黄中微微泛出浅白,基本成熟的色泽好像刚出炉的面包。这天距离腊八节的到来还有两天。政协黟县委员会副主席、徽州文化研究者余治淮告诉我:“徽州人对腊八节很重视。因为腊八一过,春节临近,家家户户都要在这天清扫屋宇灰尘,当天还要吃腊八粥。进入腊月来晾晒豆腐是黟县这里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