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徽州:寻找时间造就的美味
特有的风俗,当地有‘腊八无闲妇,家家晒豆腐’的歌谣。腊八过后,家家户户就要准备过年了。”余治淮介绍,与臭鳜鱼一样,腊八豆腐的出现也是源自一个巧合。这个故事也有关徽州商人白手起家时的艰辛与节俭。曾经在黟县有一对夫妻,男的出外经商,女的在家做女红。一天,刚买了豆腐准备回家做饭的女子接到远方亲人的邀请,去帮人做嫁衣。临行前匆匆将刚买的豆腐放在门前的石磨上,结果此去隔了两三个月回家,发现石磨上的豆腐变得金黄坚硬,还能闻到香气,就切下品尝,发现不但没变味,而且味道很好。后来,她用同样方法,加上盐给出门经商的丈夫带上,用于长途跋涉的食品,丈夫则欢喜得称之为“老婆豆腐”。黟县的“老婆”字音发声很像“腊八”,久而久之,其名称也就流传下来。在余治淮的记忆里,他父母那代依然有做腊八豆腐的习惯:“通常是做5个左右。形状可以是长方形的,但大家喜欢圆形,因为有团圆之意。个头要比今天看到的真空包装的那种大个三四倍,晾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