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S > 食品与生活

中国十大传统调味观

成,其间风味差异更为明显,在调味上也各具特色。7.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这是近人根据我国历来烹调经验概括而成,也成为中华烹饪的经典名言。所谓的“有味”,是指异味,做菜时须去除原料中的异味;而“无味”指原料清淡,通过调味,使原料更加鲜美。这句话反映出中国烹饪调和在调味技艺上的精要,甚至有人认为此言堪称厨师技艺的最高境界。历代大厨们已经总结出许多方法,如加热、用汤、用芡,切割、对比以及盖味、渗透和技巧,以达到“味出”和“味入”境界。8.易味为本,至味为上吕氏春秋《本味篇》:易味为本,至味为上。食物应以味为本,并通过烹调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至味),才是从根本上对美味的追求。《本味篇》认为,“本味”指烹饪原料的自然之味,即原味,“至味”指经烹调而成的美味。之后,烹饪界又提出了“真味”、“淡味”、“自然冲和之味”等观点,提升了“易味为本,至味为上”的理论。直至今日,中国厨师中还流行着“菜存本味”的说法。9.
<<上一页  下一页>>

spsh20140224
spsh20140224

首页 > 电子期刊 > S > 食品与生活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