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料创始人的故事
。这陈竹安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他的管理下,郫县豆瓣的生产工艺渐趋完善, 年产量大幅上升,达到三四万斤。善做生意的陈竹安十分重视产品质量的研究和改进,他在起居室内摆满了小缸小碟, 采取各种豆油、豆瓣样品,经常尝试品味。产品稍不合格,立即命手下改进等级货号,或星夜返工重来。故当时“益丰和” 酱园信誉很高,远近驰名,销售火爆, 以至“益丰和”的陈货,商标印戳年深日久,字迹模糊,仍深得顾主青睐。不久,郫县东街又出现了一家酱园, 是彭县人龚鹿宾开设的“元丰源”酱园。它的出现,打破了陈竹安独家经营的局面,也拉开了两家酱园互相竞争的序幕。两家酱园对豆瓣酱的工艺技术互相保密,甚至连工匠也不准相互往来。更有趣的是,“益丰和”多年使用的配料秤杆, 竟是一根又粗又长,油光滑亮的青杠木锄把,上面连秤星都没有,使用时全凭老板心中暗记为准,连工匠也不得要领。1953 年,政府将“益丰和”号酱园和“元丰源”号酱园进行公私合营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