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文化转向内在了吗?
主义者”,并进一步在思想文化转型上找到突破点。魏希德(HildeDeWeerdt)总结近年来美国宋史研究的新趋向时指出:郝若贝的学生“韩明士(RobertHymes)、韩森(ValerieHansen)、柯胡(HughClark)、Paul Smith等人分别探讨了从北宋向南宋转变的不同侧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刘子健只关注两宋文化和政治的差异,忽视经济、社会、宗教等方面变化的缺憾。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学界逐渐接受了刘子健和郝若贝关于南宋开创了中华帝国晚期局面的观点,并从诸多方面加以完善和扩展,直至发展出“宋元明过渡说”。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内在了吗?作者在书中所指的“文化”是有特定含义的,并非广义上的文化。作者在余论中将“文化”界定为新儒家的文化,也可称为理学家或道学家的哲学思想倾向,即新儒家倾向于强调儒家道德思想中内在的一面,强调内省的训练,强调深植于个人心当中的内在化的道德观念。(P150)作者认为这些新儒家们对诸如农民、乡村生活、市井细民、宗教活动、社会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