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多重视野中的“80后”文学

好是青山七惠一部小说的名字。根据吴岚的描述,青山七惠最初的创作意图,是“用个人的感觉去粘合生活的碎片,使其重新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世界”,这是日本新生代作家在价值解体、共同体瓦解的时代里跨越困境的尝试。这何尝不是我们自身的困境呢?我们国内阅读市场对其产生共鸣、认同的依据,也正在于此。这也是千野教授比较研究视角成立的前提:东亚跨国跨社会共通存在的精神现象、城市人共有的精神状态,或者说困境(千野拓政:《我们跑到哪里去?》)。不过吴岚指出,青山七惠“重新整合”的尝试,最终发现的却是“价值漂移后留下的‘空洞’”,耦合为“感情共同体”。说实话,作为中国读者,我对这样的“感情共同体”是不满意的,因为我总是纠结于其中太多临时的化解与轻描淡写的抚慰。这就想起千野教授在访谈中提及日本社会学家对“绝望国家的幸福青年”这一现象的分析:“对将来还留下可能性的人,或者对以后的人生还持有‘希望’的人回答‘现在我不幸福’,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