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系统时代”中的欧美“80后”文学

一个可控的微型空间(欧美“80后”作家的长篇作品,包括《潜水艇》和《大沼泽》,其中的一些章节常常是从短篇小说发展而来的),方便他们对其中的每一个字词段落加以安排与调整,而这正是极简主义技巧的用武之地。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理解“80后”文学自传性的与众不同之处。“写你所知道的”这一律令,反过来便是“不要写你所不知道的”。这一翻转并非语辞游戏,而是为了更清楚地标示出系统时代对“80后”作家的潜在限制。对于个体经验的反复强调往往会带来某种封闭性,排除所有非个人的、社会性的、宏大叙事的主题,“完全不关注‘当今的社会议题’,彻底脱离在他们的时代里居于美国公共生活核心位置的,和金钱、媒体、种族、身份、个性和权力相联系的一切”。由此减损文本的叙事力量,弱化文本的开放性与可能性。依旧以青春期叙事为例,与前辈塞林格相比,邓索恩和伊恩·里德的叙述固然呈现出年轻人的焦虑、困惑、对外界的不满,但这种情感不再源于与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