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时代”中的欧美“80后”文学
”的想象,它一方面塑造着文学市场的阅读期待,另一方面通过上述各种文学机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家———不论他们是否毕业于某个创意写作班———在语言、结构与主题上的选择,使得文本的写作,成为系统规训与作家主体之间不断拉扯的战场,而当代欧美“80后”文学也正是在这场战争中呈现出了他们的差异与共性:在这里,可能性与限制也许指向的是同一件事。在当代中国,越来越多的作家进入学院,大学的创意写作班也在逐渐兴起,它是否会带来与欧美类似的系统时代,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同时,系统时代是否就一定有利于创作,也未可定于一尊。中国的“80后”作家,如今已经遍布传统文学期刊、市场和网络,他们很少接受过体制化的文学教育与写作训练,只从各自的位置出发,或三五成群,或单枪匹马,在各种媒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样的“野生”状态,亦未必没有它自己的未来。事实上,不论中国是否适用于系统时代的描述,在中西“80后”的写作中,我们依旧可以辨识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