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人物、观念、思潮:2012年近代中国思想史阅读回顾

独秀和梁漱溟等几位人物为中心,发现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普遍分享的一种“转向自我”或“反求诸己”的观念倾向。这就是说,知识分子在回答如何改变政治和社会问题时,普遍采取了一种以个人为本位的个人主义改造式策略。用林毓生的话讲,就是一种“藉思想文化解决问题”的倾向。这种倾向与传统儒家士大夫的注重修身类似,过分相信道德对社会变革的决定作用,将改造政治和社会的要求,完全寄托在个人道德的提升上。对于用制度约束权力,进行分权制衡的宪政架构,保障个人自由,则多有忽视。用张灏的话讲,这是对人的堕落性和无限为恶的潜能缺乏一种“幽暗意识”,可能走向全民主义、民粹主义和权威主义。从杨贞德的研究亦可看出,这种倾向最后导致知识分子在面对权力时软弱无力,无所适从,或是如胡适期待当权者的良心和觉醒,或是如梁漱溟转向社会运动,或是如陈独秀走向共产革命。不同于杨贞德略带“质疑”的立场,哲学出身的安靖如在其《人权与中国思想》中,对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