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晚明学域与观念交易

在于知识不是纯粹高端结构,而是沟通文化层同其他层次如制度、器物层的重要抓手。本书提及了一位晚明时代民间学人代表王徵(1571—1644)与瑞士传教士邓玉函(Terrenz,Johannes,1576—1630)的交谊,但切入角度仍停留在奇器角度。王徵虽然在仕宦经历中职位不高,但是长居乡里、关注器物,作为民间“知识层”的代表和徐光启等“文化层”人物形成了上下层互动结构,并起到了知识流转的作用。知识流转的过程在社会结构中非常重要,费孝通说:“文化的深处时常并不是在典章制度之中,而是在人们洒扫应对的日常起居之间。”一方面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易经·系辞》),另一方面最核心的价值观念却存于器物行为之中,这是文化的力量,也是知识流转的成果。具体的知识转移过程是如何达致的,若能铺陈研究,无疑将非常有价值。三、理解二元三维的文明史整体结构。本书虽然意识到了欧洲的启蒙背景,但仍停留在“从西到东”这一“单向度”的知识流转。借用“汉文西学”概念,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