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的悖论和底层的自我诅咒
进步,但这很难实现,只有极少数人才能爬得上去,而且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也不会因此而有结构性改观。因此,他们在追求休闲和性的同时也在嘲笑着教师和听话的学生(“应声虫”)。在威利斯看来,工人阶级青少年选择体力劳动和接受从属的社会地位并非完全是自愿,是产生于主导文化内部的父权社会、男子汉气概、种族主义等三种观念在作祟。这三种观念建立出一个属于工人阶级特有的世界观:在这个世界中,工人阶级就是男人中的男人。它们构成了工人阶级青年们的“反学校文化”的“意识形态”。他们拒绝了学校的安排,认为无论是否从事有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其工作性质都一样,他们觉得社会仍需要大量的工人,成为一名工人去从事体力劳动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他们并不想脱离从小就熟悉的工人阶级的生活方式,他们“自己选择”了反抗学校的一切安排,形成了抵抗的亚文化,然而这种拒绝也决定了他们必定要重返工人阶级的队伍之中。吊诡的是,恰恰是这种反学校文化巩固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