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如何来写《学做工》?
“自甘”,至少并非完全“自甘”如此,他们也可能是“被迫”如此。作者认为学校是小子们产生反学校文化的场所,将小子们抵抗学校权威的种种活动统称为“反学校文化”,这个命名有待商榷。如书中第一章所示,作者认为“反学校”包括:抵抗学校的权威、形成小圈子、打盹、哄骗、逃学、抽烟喝酒、打架、找乐子、找刺激,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很难说跟“反学校”有直接的关联,这样的观念显然超过了学校的范围,而与更大的外部情境相关。这样的“反学校文化”也许只是作者的命名。作者通过对比指出,小子们在学校中形成的小团体和共享的观念,使得他们更容易适应车间文化,包括,知道如何应对年长者拿新手开涮的尖刻玩笑,在枯燥无聊的工厂生活中打闹、找乐子等。而那些循规生、边缘人或者处于反文化边缘的成员,由于没有反学校文化的保护,在最初进入车间时更容易适应不良。但两者境遇的差别完全是反学校文化作用的结果吗?作者在第二章引用了乔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