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从民族国家拯救文学”?

的过去“国有化”(P32),另一方面又使得“道德行动变成无关紧要的事情”(P24)。基于这些认识,在苏文瑜的讨论中,以五四新文化为主导的中国现代性话语不再是“民主”“科学”或者“现代”的代名词,而成为了查特吉所说的殖民主义话语的“衍生物”,在全部方面都被民族主义的国家论述所笼罩,甚至悖论性地复制了帝国主义的话语逻辑,并因此生产出深刻扭曲的“现代国家和现代自我”(P16)。她明确指出,将周作人读入五四的做法没能抓住“周作人真正的重要性所在”,在她看来,周作人反而清晰地发现“个人在思想与道德上的自由正受到民族国家话语的深刻威胁,而中国知识分子正借由这一话语拥抱现代性”(P8),并始终拒绝“作为道德主体的个人与理性相互割裂”这一现代性逻辑的必然倾向,以自己的文学和思想重新介入了对“个人与民主、民族与现代性的关系”的思考,构成了对五四所主宰的中国现代性话语的“另类回应”(P16)。这一“另类回应”的核心要点在于,周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