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验和文论教材建设
中国文学问题的特定需要,但同时又让我们感到因此而丧失了本民族固有的文论传统”。后者的问题则是:“当古代文论知识从它所生长的古代文化土壤中挪移开来,纳入当前新的文化土壤中,还能照样存活并充满活力吗?”正是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现代文论需要新传统”的观点,而这种“新传统”的现代文论,“既是中国现代的,具有面向全球各民族文学精灵开放的现代胸襟;又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具体说是传承以汉语为文学语言的现代中华多民族的独特传统,流淌着古往今来中华民族文学的固有血脉,其目的在于在全球多元文化语境中着力凝聚和彰显中国文化的独特个性和风范。”为此,作者进行了“自己的”富有成效的建构,这种建构在我看来就是表现在上面已经提到的两个方面:一是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基础,二是建立了自己的理论框架。先说一,《修订版》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基础,这个理论基础就是感兴修辞论。应该说,“修辞论”是王一川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的理论主张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