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中国经验和文论教材建设

,他的《修辞论美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就是以此为出发点阐释审美现象的代表。在多年的学术探索后,他又以此为出发点,拿出了自己的《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修订版》正是《文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而其中提出的“感兴修辞”或者“兴辞”这一全书的核心范畴,又是作者从传统资源中挖掘出来并借助外国文论的现代知识加工改造的结果,所以,它既是传统的,更是建构的。而且,我们还应该看到的是,这种建构又是与解构分不开的。因为,在新时期开始,我们的文论教材是以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和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为主的,而这些教材以及其他逐渐出现的教材对文学的解释均是以意识形态性质为主的。到了20世纪90年代,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出版,这部被称之为“换代”性的教材对文学的解释是:“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再到了2000年以后,在反本质主义的影响下,新出版的两部影响较大的教材,即南帆主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