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如何为当下时代与问题提供力量?
三年(1911年)的瑞士就已读过《资本论》的陈寅恪先生认为,研究学术必须坚持“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不能先存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我们呢?我们这些人(尤其是“侮食自矜、曲学阿世”者),与陈寅恪先生的差别,看来只能是“天壤之别”了。因为如此,陈寅恪先生好像真的变成了一种不可企及的神话。因为如此,陆键东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一书也因为这种神话而大受欢迎。不过,就在该书再版后不久,有个叫李继宏的人在《陈寅恪走上神坛之路》一文中指出,“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是毋庸置疑的失败之作,它丝毫无助于读者理解陈寅恪的贡献和局限;但就塑造一个令人敬仰的人物形象而言,这部作品则是当之无愧的成功之作,陆键东胜利地将一个人生幸福、学问寻常的历史学者美化成一个百年难遇、令人叹惜的学术大师和文化偶像。这部成功的失败之作在20世纪90年代将陈寅恪送上了神坛。”知名作家和评论家止庵至今也坚持说,“至少从态度上讲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