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非虚构?什么样的现实?
或装作不知道?),她所诗意描述的这种忧郁、这种无用感,普遍存在于同龄的“80后”青年群体中,普遍存在于新穷人(屌丝们)对于自己底层身份的体认中。在这个意义上,至少就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的困境:不稳定的就业、永远追不上的房价、而立之年仍然“啃老”的羞窘、福利保障的变幻莫测……早已不仅仅是独属于一个特定群体的发展困境,而是整个当代中国青年普遍面临的生存和社会问题。如果还将青年农民工作为一个“他者”,一个有待知识分子代言、发现、显影的“他者”,就会忽略其中新的正在形成的权力关系。因为并非如实记录就能达到真实呈现,也并非人道主义的关怀与同情,就能够为弱者打开新的生存空间。在这本《出梁庄记》中,与其说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的细节与经验”,不如说是新的放大的差异与断裂:越来越具有行动能力的农民工群体与日渐稳定的城市中产者,他们在价值观、政治诉求方面的差异。在书中唯一记录的一次反抗中,梁鸿评论道:“我希望光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