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视域融合下的接受诗学建构
国历代著名批评家的文学接受思想,包括葛洪、刘勰、钟嵘、朱熹、金圣叹、李渔、王夫之、常州词派等人的接受理论。三是主要集中于宋明清诗话中的极富接受内涵的命题和话语,包括罗大经的“看诗要胸次玲珑活络”说、王夫之的“读者以情自得”论,以及此期的“以意逆志”“《诗》无达志”诸说。正是通过对中国古代大量的文学接受思想和命题的纵向爬梳和横向整合,才使我们真切地看到了,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论的思想资料中,确实潜藏着一部源远流长的接受诗学史。它材料丰厚、脉络清晰、思想深邃、理论独特,它特有的理论蕴涵和理论价值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当代形态的文艺学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作者始终是从接受的视域去观照中国古代的文论思想材料,尽力从中发现与文学接受相关的理论旨趣和思想,结果真的得出了许多一般文论史和批评史视域下不可能有的新的发现和见解。譬如钟嵘的“滋味”被全新地定义为一个标志着读者接受进入诗歌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