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灯》:未曾透亮的盲区和误区
度的结合。贾平凹的这种努力,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只是,如果深入小说的叙事肌体做深入的考察,在分寸上,显然他还是有些过了。在《带灯》之中,还是存在着大量明显的游离性叙事,宛如鸡肋,弃之可惜(因为作者文笔的漂亮),又食之无味(因为它的存在价值实在可疑)。尽管贾平凹采用灵活机动的小标题的方式,力图对这些散碎的叙事断片编辑组合,但仍不足以消除小说在整体上芜杂冗余的阅读感受。可以理解的是,贾平凹的这种写法,是意在像大树的根须紧紧地抓住土地一样,紧紧地抓住生活本身,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些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但实际却不过是一种神话,或曰“迷思(myth)”。因为文学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从来不是完全的同构关系。现实世界之进入文学世界,必须经过作家这一心灵中转站。是他们作为创作主体,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赋予纷繁缭乱的现实以艺术的秩序。即便是在琐细美学上比《带灯》走得更远的《秦腔》《古炉》,它们所呈现的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