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现当代“叙事模板”的“知识考古”:评析安德鲁?琼斯《发展的童话:进化论与现代中国》
本主义社会发展到现代阶段的一个标志。民国时期对儿童的发现,体现为在认识论、意识形态、教育制度,甚至商业上的多重叠加。周作人“对儿童的发现”的呼求,游移在认知发展、童年本位和民族主义历史叙事之间,成为民国时期儿童话语知识谱系的黏合剂。琼斯教授揭示了周作人深受19世纪英国民俗、神话学者安德鲁·朗格(Andrew Lang)进化论式儿童文学观的影响。琼斯也通过对20年代心理学家黄翼(1903—1944)的《儿童绘画之心理》的分析,展示彼时中国的儿童话语的底色,是基于西方所总结的人类普遍“发展历程”。此发展主义式儿童观的思维窠臼,是在欧美现代人和野蛮人之间、成年人与儿童之间的双重二元对立;最终的价值主体,是将欧美文明和成年人合二为一的欧美成年人。这一西方的“发现儿童”话语,并不能真正解答如何来发现“中国的儿童”的中国问题。鲁迅隐晦地将“救救孩子”的诉求嵌套于宣告狂人已经“早愈”的古文序言中,暗示在中国的现代历史里面“发现儿童”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