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现当代“叙事模板”的“知识考古”:评析安德鲁?琼斯《发展的童话:进化论与现代中国》
的一个重要话语资源,就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进化论对社会话语的复杂微妙的渗透。历史上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将“进化”与“发展”捆绑起来,来自19世纪综合性知识谱系的建构。生物进化的规律,在当时被引用为适用于人类社会的“适者生存”原则。这套说法,也调教了世界体系内的各色人等,导致中国的新兴知识精英把波兰的亡国,红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危机的不可思议现实,解释成是“天演公理”的体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落后就是原罪,发展才是出路,即是这套外来话语的意识形态底色。严复于1898年将T.H.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意译为《天演论》,皇天后土、天道循环的“天”被转换为“天演”之“天”,深远塑造了本土新型精英。学生时代的鲁迅阅读《天演论》的体验,无异于醍醐灌顶。中国知识分子将中国的困境界定为西方“发展史”链条的落伍者,解决之道是内化白人的法则以实现“文明”和“发展”。它从晚清进入中国视野后,在改良主义、民主共和、三民主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