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书库

广彩地方风格的形成

作者/责任者:李卓祺主编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赵国垣广彩论稿》

明的颜料上加上不透明的珐琅白色(包含铅、硅、钾、砷)。如行业上称为“鹤春色”的乳浊性颜料绿色是蓝、绿、白三色混合而成,粉绿是白、黄、绿三色配成,紫色是红、蓝二色混合(行业上称“茄色”),还有仿进口的玫瑰红,行业上称为“西洋红”。有了这些新的彩料,广彩更显多姿。
    在这个时期,广彩的彩绘技法也有所发展。如广东省博物馆藏的《七寸平碟》,是采用芝麻地绘八宝如意边,中间用传统线条绘人物,再填色,行业上称这种技法为“折色人物”。这种技法后来又发展为“长行人物”,即山石树木、亭台楼阁等风景用线条表现,人物的头部用红、黑线表现,服装衣纹用颜色写,因为这种技法是清代同治年间形成的,所以又称为“同治彩人物”。又如该馆藏的《满尺圆盆》和《葡萄花插》,前者采用“散花雀”技法,用散点花果、乌鸦、蝴蝶做装饰,后者是广彩开始采用“织金人物翎毛”的技法,即织金地、开斗方写花鸟人物。开斗方是十字开四幅斗方,斗方内两幅写人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书库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