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彩地方风格的形成
作者/责任者:李卓祺主编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赵国垣广彩论稿》
物,两幅写花鸟。斗方中间是圆心,往往填上金色,里面多写花、石、雀,或来样加工的外商的商标。这种构图方法,可以使花样在不同的品种和器形上适用,为后期广彩的地方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四)
现在我们看到的装饰味较浓,大红大绿,以花卉时果纹样作地色的广州织金彩瓷,其形式和风格是广彩的成熟时期,这里称之为后期。
大约从19世纪开始,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广彩外销量日增,促进了生产。广彩的行会组织——“灵思堂”的工人这时已达3000多人,原来单件的产品已逐渐变为批量生产,欣赏瓷亦逐渐变为如茶具、餐具等配套的日用美术瓷。情况的不断变化,必然会促使广彩产品形式和风格的变化。
在图稿设计方面,因为要适应批量、整套地生产,广彩“岁无定样”的时代过去了,由艺人随意创作的绘画性的画面也减少了,而装饰性的纹样却增加了。即使是纹样设计,也由零碎、分散、单独的纹样变为连续图案或完整构图中的一部分。如中期时候已使用的“散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