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式腊味和腊味店
作者/责任者:叶海口述;杨志慎整理;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编
索取号:K296.5/144/3-2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广东文史资料精编��下编第3卷》
炉灰覆盖面的大小来调节,如偶尔温度失调,则色、香、味皆变,尽管选料上乘,也功亏一篑。各家为了保证质量,争取信誉,必须仰赖专职师傅掌握“文火”的技术和烘燥工艺的经验(各式师傅的水平,互有差距)。如果适逢雨天,须在通爽地方吊挂,自然晾干到腊肠表面爽结后,再移入燥房,并看脱水进展情况适当延长一二个晚上。雨天对小户较为困难。
广式腊肠还有其他品种,如全瘦腊肠、加瘦腊肠、猪膶肠、鸭膶肠、金银膶、腊肉等等,其配制的原料虽略有区别,肥瘦搭配也有所不同,但具体操作大致相同。有些小户还生产鸭扎、金钱片等小品种,上市不多,工艺复杂,本文不一一赘述。
广式腊肠质优味美,盛销不衰。北方产品之所以不能与之媲美,除选料和配制各有地方性适应外,很主要还在于烘燥工序的设备结构和技术掌握的不同,以及所采取的如“冬前埋缸”(封缸储存),避免“南风返潮”等保质措施,确保“风热”的独特风味,并能始终保持原汁原味等,这些都是广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