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书库

骑楼建筑美的历程

作者/责任者:杨宏烈,胡文中,潘广庆著

索取号:TU241.5/18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西关大屋与骑楼》

带到中国,再和岭南建筑相结合的产物。最早的骑楼出现于清朝末年,广州的一德路、圣心大教堂(石室)一带,部分骑楼建筑就是利用石室教堂多余的石料建造的。骑楼引进了地中海国家的券廊结构特色,因为那里也是高温多雨、蒸晒酷热,那里的商贸活动频繁,故两地建筑均采用了宽阔的骑楼廊道。
    新型建筑采莲的应用、建筑技术的引进,使广州骑楼大规模的建设活动有了保证。20世纪20年代初陈济棠主粤期间西村办起士敏土厂,红毛泥(水泥)的大量供应与三合土技术的引进,使广州高层骑楼建筑的兴起成为可能。
    当前狭义上的骑楼、骑楼街、骑楼文化,大多都是针对中西文化交融的近代骑楼商住建筑而言的。可能因为少数国人有段时期对外来文化、西方艺术、市场意识、民主思维。普世价值过于敏感、有意回避洋式店面,对国人自己创造的传统骑楼文化艺术及其物质成果,也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心态,将传统视为落后,千方百计加以诋毁,更遑论保护和传承!
    无论是“干栏起源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书库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