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楼建筑美的历程
作者/责任者:杨宏烈,胡文中,潘广庆著
索取号:TU241.5/18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西关大屋与骑楼》
”说,还是“西风东渐”说,都符合文化发展、传播的规律。吸收外来文化因素本身也是一个消化、互融、传承的过程;继承传统本身也是一个提高优化、创新发展的过程。但是真正的、本质的“源”,还是社会功能需要--“商”、只要尊重大众文化需求,自创也好、引进也好,都会成为当地人民的精神与物质财富。
常言海内外凡有粤语皆吟粤剧。近现代城市建筑领域,凡有广东人开街做生意的地方往往就有骑楼。在上海、武汉、赣州等城市,凡骑楼所在之地甚至直称“广东街”。广东作为外来骑楼的一个接纳者,同时又成为骑楼在南中国的传播源。骑楼成了一种影响深远的文化现象。综合而论,作为广州符号的骑楼,充分地体现了一个商业城市的特色,也见证了近代化的历程。
两广、福建、海南、台湾等东南沿海城镇,骑楼不仅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居住文化特质,而且有更突出的商业文化实用性。如广州的上下九路、厦门的中山路、北海珠海街以及上海金陵路(早期广东人聚居区)、江西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