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楼建筑美的历程
作者/责任者:杨宏烈,胡文中,潘广庆著
索取号:TU241.5/18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西关大屋与骑楼》
赣州均建有骑楼。相对各地骑楼,广州骑楼形式多样,规模几乎遍布全城,是粤派骑楼的代表。
广州市城市环境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余英博士指出,广州不仅是我国近代骑楼建筑的发祥地,还是我国最早制定骑楼政策和法规的城市。明清时期,它是全国唯一的通商口岸,当时十三行的商馆建筑可以说是近代骑楼建筑在大陆的雏形。民国初年,广州是我国东南沿海第一个实施大规模都市计划改造的城市。伴随着都市商业街的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有脚骑楼”,逐渐登上了城市近代化运动的历史舞台。
不可否认,19世纪中叶,英法等帝国主义一次次到广州“扣关贸易”,使东南亚(南洋)英属殖民地的外廊式建筑也传入广州十三行。然而十三行一次次被大火烧毁,直到帝国主义用大炮彻底打开大清帝国的国门,骑楼艺术始在广州沙面其他类型的建筑中出现。这些外廊式建筑要素是西欧本土建筑特色与印度及东南亚殖民地热带气候相结合的产物,被学术界称为“殖民地建筑样式”。
20世纪初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