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楼建筑美的历程
作者/责任者:杨宏烈,胡文中,潘广庆著
索取号:TU241.5/18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西关大屋与骑楼》
中华民国成立,为解决城市居民拥挤和实行都市发展计划,广州市政府同意在人行道上加建骑楼。当时很明显参考了外廊式建筑和澳门、新加坡、香港的骑楼建筑及骑楼管理章程。1912年,广州国民政府公布了《取缔建筑章程及施行细则》,规定在自置私地内建骑楼,留出人行道。自此,广州大规模兴建骑楼,直到1937年受中日战争影响才停止。期间关于建设骑楼的法规也不断得到完善和细化。
十三行时期,英国对中国的影响较其他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都要大。英国本土有骑楼,但英国骑楼建筑对中国的影响通过了一个中转站——印度和南洋等英属殖民地,再传到中国。其中加入了气候元素与南亚人文元素,过滤了某些不必要的元素。类似引进某种动植物,需要一个逐渐迁移。引种、适应的过程。并非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国打开了中国大门,骑楼就随之进来。其实最早的西方殖民者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它们的地理纬度比英国低,城市更需要骑楼。曾是葡萄牙殖民地的澳门,其骑楼历史就比曾是英国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