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黄华路清式建筑物考证 -- 兼述清代广州普济院

作者/责任者:陈泽泓主编

索取号:K206.6/12/44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文史纵横》总第44期

季散给。以孀妇一千二百五十口为正额,在粮道库项领支。三百口为外额,原设一百五十口,续增五十口,及有报故者给葬费四两,均在官绅捐项领支。其公局事宜,俱由绅士经理,不假胥吏之手”。在“普济堂所收养贫老男妇,正额二千零五十名。每名每日支米八合,菜钱三文,柴三斤八两,盐四钱。新入者,每名冬季给棉衣一件,其余历满三年再给。遇到病故,给棺木银九钱二分一厘二毫。设僧人一名司理香灯,堂院捕役、水夫、药童共五十名,司事一名,医生一名,女院管理一名,酌定工资分给,此项经费在于关库盈余额下拨银四万两,解交粮道衙门收存支发”。这段内容,系统地记述了清代普济院的创建时间、地址、规模、归辖、经费来源及数目、开支标准、配备人员情况,使我们对清代城市救济孤寡老人的这一福利制度有全面、具体的了解。清代的普济堂分别男女孤寡老人收养,编制达到二千零五十名,其规模是相当大的,粮道还派有“委员”作为这个慈善机构的主管官员。并为此专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