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清代广东曲家梁廷楠的戏曲理论

作者/责任者:罗斯宁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学术研究》1996年第12期

头面强半雷同。 此为故事情节雷同。又说:灰阑记 、 留鞋记 、 蝴蝶梦、 神奴儿 、 生金阁 等剧, 皆演宋包待制开封府公案故事, 宾白大半从同; 而 神奴儿 、 生金阁两种, 第四折魂子上场, 依样葫芦, 略无差别。 是宾白雷同。又评 渔樵记 、 王粲登楼 、 举案齐眉 、 冻苏秦 等剧: 不特剧中宾白同一板印, 即曲文命意遣词, 亦几如合掌。 此谓宾白曲文雷同。又云:( 元剧) 百种中, 第一折必用仙吕[ 点绛唇]套曲, 第二折多用南吕[ 一枝花] 套曲, 余则多用正宫[ 端正好] 、商调[ 集贤宾] 等调。此谓曲调雷同。更指出 前后关目、插科、打诨皆一一照本模拟 的全本雷同之作。反对雷同的另一面是创新, 他高度评价孔尚任桃花扇 的结尾: 留有余不尽之意于烟波缥渺间, 脱尽团圆俗套。 赞扬万树的剧作红友如天马行空, 别出机杼。又评蒋士铨香祖楼 、 空谷香 两剧故事情节 各极其错综变化之妙, 故称神技。 ( 均见 曲话 卷三) 他反对雷同, 重视创新的戏剧观,对元剧和清剧的分析眼光独到, 非随波逐流的媚俗之见。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