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广东曲家梁廷楠的戏曲理论
作者/责任者:罗斯宁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学术研究》1996年第12期
唱词( 谁管我衾单枕独数更长? 则这半床锦褥枉呼做鸳鸯被。流落的男游别郡, 耽阁的女怨深闺。 ) 是 偶尔思春, 出语那便如许浅露。 又评另一段唱词( 休道是转星眸上下窥, 恨不的倚香腮左右偎, 便锦被翻红浪, 罗裙作地席, 既待要暗偷期, 咱先有意,爱别人可舍了自己。 ) : 此时四目相觑, 闺女子公然作此种语, 更属无状。 批评相当尖锐。而他又赞扬此剧另一曲 鹊踏枝 : 情在意中, 意在言外, 含蓄不尽, 斯为妙谛。 梁氏对此剧的褒贬, 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既有言情贵含蓄的美学思想, 又有曲词须符合人物身份修养的意思, 还有维护名教的封建道德观念。在今天看来, 维护名教者不足道; 而批评李千金等出语浅露, 不符合人物身份, 则是对的。至于言情贵含蓄之说, 只可作一家之言。言情直率明快未必不佳, 只看是否表达出真而善之情。元杂剧言情多直率明快, 此为其特色, 梁氏也注意到此, 曲话 将 元人每作伤春语,必极情极态而出 视为弊病。殊不知, 极情极态 畅快淋漓, 恰为元曲佳处, 倩女离魂 杂剧描写倩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