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方言的不同文化特征
作者/责任者:李如龙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
话、方言三语共一音。改革开放以来, 学校的普通话教育有明显的进步, 社会上则因大量外省打工者的涌入, 促使了普通话的逐渐普及。
由此可见, 共同语对方言的制约作用, 尤其是在书面语方面的标准、规范的地位是普遍存在的, 不同的方言区只有作用力大小、作用方式不同的差异。
从闽粤方言的这方面差异也可以看出两地的历史和文化心态的诸多不同。
闽语的形成主要是汉人四次移民潮叠加的结果, 第一次是汉末东吴人移居闽北闽东; 第二次是东晋南迁时辗转入闽; 第三次是初唐陈政、陈元光的平定闽西、闽南; 第四次是唐末王审知的据闽、治闽。头两次时代久远, 批量较小, 在闽中分布面也较窄; 后两次批量大、分布广、影响更大。这两次移民的主体虽然也是避乱南下的农民, 但是多为加入行伍的兵卒, 后来在闽中掌权落籍了( 陈元光是漳州刺史, 王审知是闽王, 其所部后来都在福建各地安家落户) 因此形成了浓重的正统思想。虽然远处东南海陬, 关山阻隔, 无复北顾, 总是以中原贵胄、华夏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 44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