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方言的不同文化特征
作者/责任者:李如龙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
粤北韶州人口只有6千多户, 到了天宝年间增至3万多户。和粤方言形成关系最大的最近一次大批量的汉人移民该是两宋之交经由南雄珠玑巷入住珠江三角洲。这些人应有北宋之前先在粤北定居的老移民, 也有因宋室南迁而流离南下的新移民, 不论是新的老的, 其口音都不会去广韵系统太远,所以那时所定型的粤语的音系才那么接近广韵音系。时至今日, 定居在珠江三角洲的各个大姓的族谱, 几乎没有例外地追述了南宋初年迁自珠玑巷的历史。从珠江三角洲出发远涉重洋发迹之后的广府人都没有忘记珠玑巷。近些年来, 到那里寻根访古, 扶助故地经济建设之举越加频繁和盛大。在这一点上, 正史、谱牒的记载, 口碑的流传, 民心的记忆和语言的印记, 完全是可以相互论证的。这样的移民史造成的文化传统是随遇而安, 面向实际, 落地生根, 图谋发展。在珠江三角洲立足之后, 粤人利用大好的气候和水文条件, 发展农业, 经营商业, 逐渐地又走出伶仃洋, 四海为家, 把生意做到五大洲。新的天地如此富饶, 外面的世界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