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地名中所见语言的接触、浸润与交融
作者/责任者:宋长栋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学术研究》2000年第9期
类。丙类地名词序与汉语相同, 并非倒置。
从上看到: ( 1) 三种关于岭南地名特征的表述均有不足之处, 尚宜实事求是, 加以具体说明; ( 2)地名证实, 甲语言的词序特证早已渗透进乙语言。除地名外, 还有粤方言的人客、鸡公、牛牯、菜干等; 又, 怀集上坊话、下坊话称丈夫为 公老、妻子为 婆老 也是一例( 怀集县志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5页) 。
地名构成与语素
从语言学角度看, 地名是语素构成的。在构成地名的语素借代中, 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语言的接触、浸润与交融。现就古越语地名和汉语地名的语素借代关系举例如下。
( 一) 古越语词序地名中的语素
古越语词序地名借用汉语语素的情况有以下几种情况。
甲、全借汉语语素。例如:
地名花菊、花浪( 封开) 、木苏(电白) 、木桐、城新、桂新( 均封开) 等。这些都是汉语语素构成的古越语词序地名。试比较汉语地名梅花( 封开)、苏木塘( 广宁)、桐木山(阳春) 、新城( 新兴)、红桂( 封开) 等, 便知前述这些是按古越语习惯命名的。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