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与香港的区域文化研究--人类学个案研究浅析
作者/责任者:黄淑娉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思想战线》1997年第4期
统治。浮石于1933年建立国民党支部。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很早就在这一带活动, 1939年建立中共浮石支部。赵氏宗族重视文化教育, 以族产资助考科举。1902年公办浮石学堂, 以后在广州建两所书院。历代人才辈出, 文风鼎盛。二、三十年代便建立各种学会、学社、剧社。1935年创办的浮石赵氏族刊《浮山月报》一直办到现在, 是全国优秀的乡办刊物。浮石赵氏侨居国外的人数与在乡人数相当, 月报为联系族人起着积极的作用。
解放后虽然消灭了地主阶级和族权系统, 但未能取消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宗族组织。村是独立的基本社会群体单位, 村中成员彼此有血缘关系, 农村生产仍然以农业手工劳动为主要方式, 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使血缘关系继续存在。更重要的是人们的宗族、家族意识根深蒂固。珠江三角洲农村, 特别是海外华侨, 有着强烈的宗族、家族观念。华侨寻根, 要寻的是共同文化的根, 加深对共同文化的认同感, 也包括血缘的认同感。家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汉族古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