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与香港的区域文化研究--人类学个案研究浅析
作者/责任者:黄淑娉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思想战线》1997年第4期
落夫家俗, 以壮侗语族民族为最显著, 此俗存在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有百越民族的渊源。
第二, 女子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反抗。婚后不住夫家, 宁可出钱给丈夫娶妾。或终身不嫁, 举行仪式后将头发梳成髻, 称“自梳女”。她们怕封建礼教的束缚, 怕生育受苦, 视婚姻为奴役和屈辱, 重视贞洁, 死后称“净女”。顺德农村妇女礼拜观音最为虔诚, 观音的故事在这里有自己的版本: 观音违抗父命不肯结婚, 受到用竹箩挑满一池水、用铁柱磨成针等的痛苦折磨, 观音修了九世才修成了一半女人一半男人身, 意味着女人很难摆脱歧视压迫, 除非修成男人。
第三, 在经济上争取独立, 自食其力。前述珠江三角洲产丝业在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最为发达, 顺德女工在20年代末高达27万人, 有些工厂自梳女高达80%。随着世界性的经济萧条, 华南丝业的崩溃, 自梳女外出当佣人, 多在广州、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 结金兰会, 合租“苦力”屋, 不少人在此终老。
第四, 为父系家族献身。受传统的父系封建制文化的影响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