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与香港的区域文化研究--人类学个案研究浅析
作者/责任者:黄淑娉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思想战线》1997年第4期
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建设发展较快有关。但方言代替不了民族共同语。广东人需要学习普通话。如深圳是个移民社会, 讲粤语适应不了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 现在深圳主要以普通话为交际工具。香港人学普通话的热情日益高涨。
( 3) 经济生活。其特色, 一是多元农业经济。越人稻作鱼捞。佛山澜石东汉墓出土陶制水田模型, 水田旁有小船, 富有珠江三角洲农业特色。我们在顺德调查, 农户大多有小船, 划船去基塘劳动、搞运输。广州西晋墓铭砖刻有“永嘉世, 天下荒, 余广州, 皆平康”, 中原战乱, 这里相对稳定, 社会经济发展, 但南朝时这里还是火耕水耨, 至唐代, 其水稻生产水平还很低。宋代大批汉人南迁, 到达三角洲水网区, 停留于沙洲、滩地, 人们开始修建堤围, 筑堤防洪护田, 使“潮田无恶岁”。南迁士民在发展当地经济, 传播农业知识上都作出了贡献, 农业开发取得了巨大效果。唐代广州“乏食”, 但至宋代, 江、浙、闽已食广米。
珠江三角洲特有的基塘农业, 宋代已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