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的饮食消费与民俗文化

作者/责任者:陈伟明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贵州民族研究》1998年第2期

地区,畜牧业发展由来以久石桂林散皮岩洞穴遗址曾有家猪的骨骸出土,个体数为67 个,其中百分之六十五是二岁以下。说明是人类有意识饲养和宰杀的结果。反映了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的先民们,在以渔猎获取肉类食品的同时,已经开始了原始的畜牧业。华南少数民族长期存在的干栏式建筑,一般是上层居人,下层养畜,就是家庭畜牧业的典型。也有野外畜牧,明代横州,“其地人家多畜牛,巨家有数百头,有至千头者,虽数口之家,亦不下十数,时出野外一望,弥漫坡岭间如蚁,故市中牛肉四时不辍,一革百余斤,银五六钱。 ’实际上,畜牧业所能提供的肉类来源,总的来说,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品种较少。因此野生动物的利用,便成为古代华南少数民族重要食物来源,其范围之广,令人惊叹,即使是一些蛇虫鼠蚁等令人望而生畏的动物,也成为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的佳美食品。
    广东德庆大辽山曾出土了东汉龙凤鱼虫铜案,虫的形象突出,栩栩如生,引人注目,经广东科学院昆虫研究所的初步鉴定,这种虫可能是龙虱,在粤闽一带既是美味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