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的饮食消费与民俗文化
作者/责任者:陈伟明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贵州民族研究》1998年第2期
来,渔业捕捞便是该地区的重要生产部门之一。新石器时代的东兴贝丘遗址,出土的动物骨胳包括脊椎动物和软体动物两大类,种类繁多,其中不少是属于水产品,如鱼、龟、蛤、螺等。据唐人刘询《岭表录异》所载,仅水产品,就有鱼类、蛤类、蚌类、蟹类、虾类凡数十种。除了水上捕捞,人工养鱼也是重要的水产食品来源。明代,“横州城中,有鱼塘三百六十口,郭外并乡村倍之,大者种鱼四五千,小者亦不下千数。故鱼甚残,腾贵时一斤不满六钱,江河间鱼亦不少,其品与吴浙所产不同。”
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的饮食生活中,蔬果食品也占有相当地位。特别是华南地区长夏无冬,蔬果易于生长,周期短,产量大,种类多,更为古代华南少数民族提供了丰富的食品。考古发掘中就反映了古代华南先民们食用蔬果之状况。广西钦州独料曾出土了桃核、榄核及圆形果实,大部份经过火烧。可能当时果食已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主食的作用。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蔬果食品一般不可能再类似远古先民们那样充当主食。但作为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