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的居住民俗文化

作者/责任者:陈伟明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椽, 若楞, 若窗, 若承壁, 莫非竹者, 衙署上屋亦竹屋。庚辰春联云: 剖竹鸳鸯瓦, 蔑 编成翡翠帘, 纪其实也。”海南崖州, “砂竹, 一名 , 皮薄而空多, 大者经不过三寸, 皮粗涩, 似砂鱼皮。以镑犀象, 利胜于铁, 节长尺余, 土人剖以编茅盖屋。”直至近代, 华南少数民族的房屋, 竹木结构仍为数不少。同时在中原汉族思想文化的影响下, 也不断出现砖木结构建筑。但因自然环境的关系, 其砖木结构也较为特殊。如明清时期的郁林州, “居室朴素, 土砖作墙, 间有石灰垩饰, 惟富家多砖青砖, 而柱架甚少, 以地卑湿, 多白蚁, 用木柱易遭蛀蚀。”主要还是少数民族上层人物所居, 并未足以改变古代华南少数民族以竹木结构建筑为主流的居住民俗文化特点。
    或许以竹木建筑结构为主的建筑特色影响所至, 古代华南少数民族聚居村落环境中, 以竹围村,依木而居颇为普遍, 体现了竹木居住民俗文化特色。有云: “蛮多负山而居, 或围竹为村, 或依树为社, 结茅筑垣, 架板成楼, 上栖人, 下畜兽”“以竹围村, 既为聚族而居,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