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古代广州城的兴筑和扩建

作者/责任者:袁钟仁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96年第3期

东部残垒, 另一可能是“蕃坊”。也有人认为是南城、子城及宫城, “蕃坊”的规模不大。两说均待查考。当时大量外商侨居广州, 政府在城外、即今光塔路一带特辟“蕃坊”, 以供居留。伊斯兰教徒在此兴建怀圣寺和光塔, 这些位于江边的建筑物, 至今岿然犹存, 但其位置现已成为市中心区。
    广州经济虽然繁荣, 但城区并未扩大, 很多居民只好住在城外。为整顿市容, 在玄宗开元二年( 公元714年) 任广州都督, 杜佑在德宗兴元二年( 公元785年) 、李复在德宗贞元四年( 公元788年) 、杨于陵在宪宗元和三年( 公元808年) 先后任岭南节度使, 他们一再劝导居民烧制砖瓦, 改建用茅葵竹木搭盖的房屋, 这不仅改善居住条件, 还大大减少火灾。
    唐僖宗乾符六年( 公元879年) 五月, 黄巢进攻广州, 九月纵火焚烧广州城, 居民和外侨死亡甚多。阿拉伯人著《中国印度见闻录》载: “据熟悉中国情形的人说, 不计罹难的中国人在内,仅寄居城中经商的伊斯兰教徒、犹太教徒、基督教徒、拜火教徒, 就总共有十二万人被他杀害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