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贝丘遗址考古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责任者:李岩 赵善德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南方文物》 1995年第1期
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贝丘遗存的渊源相当大的可能性是西江中上游地区,对于它们之间年代上的缺环,相关遗存有可能在肇庆地区范田内被发现,亦有学者认为,第一期之彩陶屈肢葬等因素可能来自大溪文化,目前证据尚显两弱,还需日后工作去检验。
在时问不矛盾、文化因素相似、地缘相邻、水路陆上交通便利的条件下,不妨作如下推论:来自西江中上游的新石器早期文化进入广东后,不断沿河谷向东发展,在距今约五一六千年这一阶段,他们已至珠江三角洲边缘及南部沿海岛屿上,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认识了西樵山,运用白身传统的双肩石器制造技术,开始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并使这一技术传统得到了改进和发扬,并为进入第二期开发西樵山作好了准备。
珠江三角洲地区贝丘遗存第二期是以双肩石器与几何形印纹陶器共存为特征,经过海平面较稳定的近两千年的时间,由于河流冲积和淤积持续,海岸线不断前移,为古文化发展准备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西江、北江、东江河谷地带又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方便的通边。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