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珠江三角洲贝丘遗址考古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责任者:李岩 赵善德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南方文物》 1995年第1期

这时期,该地区的遗存除具有强烈的自身特点之外,也见有不少外来的因素,如三水银洲贝丘遗址中,出土了一件三足罐形鼎。三足器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贝丘遗存中是十分罕见的,其鼎足的型制与石峡文化常见的鼎足很相似;诸多的贝丘遗址出土了一定数量的有段石器,也应来源于石峡文化。三水银洲共分为三期,第一期,三足器及共存遗物稍早,不见折肩器,而银洲第二期则流行折肩器,鱿鱼岗遗址也存在类似情况:M31、M37出土的陶器(豆和釜)与银洲第一期相当。这说明,在本文编年的第二期中有前后两个阶段,本期第二阶段的折肩作风可能是来白吴城文化的影响所致,也就在同时,西樵山的双肩石器一一霏细岩的成品及半成品较多的直接向外输出,南面到珠海23、香港24;西至封开25北至清远26,东及东北至东莞27、增城28,而双肩石器的制作技术对上述诸遗址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出土的非西樵山石料的双肩石器即是证明。从总体来看,珠江三角洲地区贝丘遗存这一阶段对其周邻空问各遗存的影响,以向南部沿海者最强,其它方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