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贝丘遗址考古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责任者:李岩 赵善德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南方文物》 1995年第1期
地湾38等均见到来自粤东“浮滨类型’39的釉陶豆,因此有理由认为,“浮滨类形”通过海路对此时的沙丘遗存直接产生影响,而生活在沙丘遗址的人们又将这种影响反馈给三角洲腹地的诸遗存,由此看来,三角洲腹地出现的个体较大的尊形器及石戈等因素可能是通过沙丘遗址从“浮滨类型”传播而来。
当然,上述三阶段之问的缺环还是明显的,新的发掘和研究正在使缺环不断缩小,深圳大黄沙遗址的地层关系,为在三角洲腹地探寻第一期彩陶圈足盘为代表的遗存之后续发展提供了线索;村头遗址第二次发掘南区最晚一组遗存又为与其后的“石峡上层遗存”衔接迈进了一步。
西樵山霏细岩双肩石器
谈到珠江三角洲地区贝丘遗存就不可避免要涉及到西樵山霏细岩双肩石器,因为它在这一地区的考古文化内涵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西礁山遗址的双肩石器包含了以下内容:
1.石料是选用西樵山出产的霏细岩
2.开采的厚石片经多次打琢减薄并修制出双肩石器的荃本形状后,磨制而成。
3.基本形状是有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