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近代中国宗教发展的特点与趋势——以近代广东为重点
作者/责任者:郭华清 赵春晨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广府文化》期刊 2012年第1期
的呼声越来越高,以“自理、自养、自传”为特点的教会于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在中国已经出现,1913年基督教传教大会在上海召开之时,本色教会的思想主张已经基本酝酿成熟,在建立自养、自治、自传的中国教会问题上,中外教会人士已形成大体一致的认识。1922年3月非基督教运动爆发后,基督教受到很大的刺激,本色化运动进程加快。5月,基督教全国大会在上海召开,在这次大会上,不仅建设中国教会被确定为主体,而且中国基督教徒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标志中国本色化教会运动正式拉开帷幕。在以后几年里,脱离外国差会控制,建立自养、自治、自传的中国教会成为时尚,自立教会在全国各地不断出现。1924年,全国已经有330余处属于“自立会”的地方教会。1927年以后,中国本色教会逐渐成为普遍的现实存在。
广东的基督教革新运动走在全国的前列。早在19世纪下半叶,广东便有华人教徒建立自立(理)的教会,开始了教会自立运动。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浸信会华人牧师陈梦南开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