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试论近代中国宗教发展的特点与趋势——以近代广东为重点

作者/责任者:郭华清 赵春晨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广府文化》期刊 2012年第1期

、助学兴教、施医舍药等,而且多为有组织的进行。例如,1937—1939年,潮州僧人释莲舟联络潮汕各慈善机构,组成潮汕慈善团救济联合会,开展救济工作,在潮州开元寺向贫民施粥、米、衣、物。1938年春,他流亡香港时,仍然坚持从事救济灾民的工作,经他奔走联络,由八邑商会会长孙家哲(揭阳县人)与华侨潮汕赈灾团代表麦仲云等接洽,把6500包大米(每包150市斤),用“潮州号”船运至汕头救济灾民。此后,连续运载救济米10多次(每次5000包以上),时间长达一年,至1939年日本侵略军占领汕头时才被迫停止。此举拯救了一大批濒临饿死的儿童。民国时期,广州的佛教界与中医界和社会各界联合建立了佛教志德慈善中医院,秉慈悲胸怀,免费为群众治病,造福民众甚广。据记载,“志德慈善中医院每日就诊的,均超过一百人至一百五十人;每日留医的,平均至少有三四十人。我们姑就最低者推算,那么每日就诊以一百人计,每月便有三千人,每年便有三万六千人;每日留医以三十人计,每月便有九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