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清代广东文化的结晶体 东塾学派

作者/责任者:李绪柏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广东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

于咸同以后,其时从全国范围来看,清代朴学已处于尾声阶段。考评古典的工作,大部分已被前辈做完。后来者或另寻出路,开辟新天地或固步自封,仍旧抱残守缺。东塾学派显然属于后者。陈澧云 “国朝考据之学盛矣,犹有未备者,宜补直之。”又云 “仆近与星南戏谈,皓庭在京似戴东原,吾其为江慎修乎但此语勿为外人道也。”可见陈澧是以乾嘉诸大儒为榜样,以其传人自居的。
    此外,咸同时期正值太平天国革命,乾嘉考据学的大本营江南受影响最深。“因为文化中心在江皖浙,而江皖浙靡烂最甚。公私藏书,荡然无存。未刻的著述稿本,散亡的更不少。许多首宿学者,澧难凋落反。”广东局势相对安定一些。陈澧也曾说过 “今海内大师凋谢殆尽。澧前在江南,问陈石甫江南学人,答云无有。在浙问曹葛民,答亦同。二公语或太过,然大略可知。”因此在朴学全盛时期的吴派、皖派、扬州派、浙东派等已成昔日黄花的情况下,东塾学派的崛起兴盛,不营一枝独秀,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道咸以来是清朝的多事之秋。在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